热搜: 东方赢家app下载充值
中新网北京12月9日电 (记者 陈杭)北京积极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,截至目前,全市已累计建成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接口95万个,车桩配比约为1:3.5。北京将持续填平补齐充电设施缺口,跟踪分析市民诉求,重点关注住宅小区、平房院落、城乡结合部等区域,及时增建、补建充电设施,满足室外充电需要,2024年拟新建20万个充电设施接口。
图为北京市冬春防火工作新闻发布会。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供图
今年11月至明年3月集中开展冬春火灾防范
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总工程师李云浩在8日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表示,冬春季节天气寒冷、风干物燥,广大民众生产生活用火、用油、用气、用电增多,元旦、春节、元宵等传统节日和大型活动集中,餐饮娱乐、促销展销、年会灯会等庆祝活动多,休假探亲、旅游出行等交通活动频繁。部分生产经营、建设施工活动“抢工期、赶进度”,容易出现人员疲劳、设备超负荷运行、违章动火作业等问题,生产经营、厂房库房、物流快递不安全用火用电等问题增多,各类火灾风险明显增大,历来是火灾多发季节,是火灾防控的重点时期。
李云浩表示,今年11月至明年3月,北京集中开展冬春火灾防范工作,请全市各机关、团体、企事业单位和广大民众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义务,做好冬春季防火工作,守护民众生命财产安全,共同维护首都安全稳定。
2024年拟新建20万个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接口
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、新闻发言人李如刚在发布会上表示,近年来,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,市民对安全充电的需求也逐渐增加。北京积极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,截至目前,全市已累计建成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接口95万个,车桩配比约为1:3.5。目前,居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受电力条件、建设选址等原因,仍然存在布局不够均衡、部分企业运营维护不到位或未能公示价格收费现象。
李如刚表示,明年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大力度,重点加强以下四方面工作:一是持续填平补齐充电设施缺口。跟踪分析市民诉求,重点关注住宅小区、平房院落、城乡结合部等区域,及时增建、补建充电设施,满足室外充电需要。2024年拟新建20万个充电设施接口。
二是全面开展充电设施安全普查消隐。在全市范围内对已有充电设施,特别是建设年限较长不能用、不好用的设施开展全面安全普查,实施整体消隐和升级改造,保障市民室外安全充电。
三是持续提升充电设施服务水平。督促充电服务企业和物业管理单位加强充电设施及场地维护管理,加大巡查检查力度,不断提升充电设施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,明示价格,合理收费,为居民提供安全、优质的充电服务。
四是会同相关部门加强政策支撑。研究制定全面深化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管控工作方案,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,完善部门间协调联动工作机制,切实强化工作合力。
李如刚提醒广大市民,请积极配合充电设施建设,正确使用和爱护充电设施,充满电以后及时挪车,方便他人充电,提高充电设施使用效率。(完)
中新网曲靖12月9日电 题:海外华侨华人健身气功爱好者:以“武”为媒传播中华文化
中新网记者 韩帅南
潇洒飘逸的八段锦、动静相兼的五禽戏、婉转连绵的六字诀……8日至9日,中国境外29支、境内7支健身气功项目参赛队伍齐聚珠江源头云南省曲靖市,在2023年传统体育国际交流大赛展开竞逐。
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、呼吸吐纳、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,是中华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,备受世界各地健身爱好者的青睐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海外健身气功练习人数已逾200万人。此次大赛中,健身气功参赛者达203人,是参赛人数最多的项目。
12月8日,选手进行2023年传统体育国际交流大赛健身气功项目的比赛。(大赛组委会供图)
走下赛场,澳大利亚华侨刘海翔仍然难掩兴奋,“能够回到祖国、健身气功的发源地,与全球各地选手竞技、交流,我感到非常荣幸和开心。”
刘海翔从2017年开始练习健身气功,“在新冠疫情期间,健身气功让我受益匪浅。”他介绍,疫情暴发初期,他和家人、朋友在家中通过健身气功锻炼身体、陶冶情操,有效调节了当时的精神状态。
在刘海翔看来,健身气功既能是海外华侨华人传承中华文化的“根基”,也可以成为向国际友人传播中华文化的“桥梁”。他解释,不少第二代华人在海外缺少学习中华文化的环境,而学习健身气功的同时,能让他们了解其中蕴含的刚柔相济、内外和谐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意蕴,让他们认识到“自己的‘根’在哪里”。
“‘功夫’‘气功’‘太极’等词汇对于很多国际友人有着天然的吸引力。”刘海翔说,他所在的澳大利亚太极学院招收了不少外国学员,他们在学习健身气功时,也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好奇。
在此次大赛的健身气功·八段锦集体赛中,英国健身气功协会主席李晖带领4位队员斩获境外组最高分。出生于武术世家的她到英国生活后,自发在周围社区、学校进行健身气功宣传,并成立了英国健身气功协会。
“协会成员会在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里进行健身气功宣传,借助节日让中西文化进行碰撞和交融,让外国人更容易了解并爱上中国的传统体育。”李晖说,武术、太极、健身气功等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一张亮丽的中华文化名片。
来自美国纽约的华人江詠红对此有着相同的感受。她练习健身气功已有十余年,其间多次参加健身气功的国际性赛事。她表示,赛场上不仅有华侨华人的身影,也有很多不同肤色的参赛选手。
江詠红称,她教授的美国学员中有不少人喜欢在健身房锻炼身体力量,但往往柔韧性不足。而练习健身气功对场地要求不高,还能有效帮助他们提高身体柔韧性,同时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华文化、认识中国的窗口。
健身气功源于中国,属于世界。记者从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了解到,该中心在2012年推动成立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,截至目前,该联合会已拥有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109家团体会员单位。(完)